Send to printer

发现高血压要马上服药吗?

一般诊断高血压不能以一次血压为准,首次发现血压偏高后,应间隔1─2周再量。如果多次血压高于140/90mmHg,就应考虑有高血压。有条件的话最好能作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进一步了解24小时内血压变化。

确诊为高血压者如何选择治疗,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确诊高血压后主张马上用药;另一种观点认为可先进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如无效再服药。笔者认为进行何种治疗主要决定于血压高度:如果发现高血压时血压已高在180/100mmHg,并经多次测定证实,应马上服用降压药;若血压在150/90mmHg左右,且时高时低,可选择非药物治疗一个阶段,以观疗效。高血压病人的非药物治疗包括:

减肥、控制体重 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的2~6倍,超体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体重能降低血压和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一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二是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饮食 中国人的饮食以谷类为主,比西方饮食习惯好,对减少高血压、冠心病发病有一定好处。高血压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进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低盐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饮食中盐量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我国北方高血压患病率比南方高,说明低盐饮食在高血压防治中的意义。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5克(约小汤匙半匙/天),尤其对盐敏感的病人效果更好。

戒烟 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量吸烟者患心肌梗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饮酒 大量饮酒,尤其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些病人即使饮酒后当时血压不高,但过后几天仍可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饮酒。

喝茶 茶叶中含有少量茶碱,其利尿作用对高血压有一定好处,但喝茶过浓,茶碱含量过高,会引起兴奋、失眠、心悸。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不喝茶或喝清淡的绿茶。

体力活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心理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尤忌大发脾气。

高血压患者如果通过3~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如无效,则应口服降压药物,不能因为年轻或无症状而不愿用药。顺便提醒一点,一旦服用降压药,就要坚持每天服药,切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更不应该血压升高时服药,降到正常范围后停用,要坚持半年至一年后再根据情况是否减量或试停药。返回

哪些高血压病人易发生意外

1、尚未被发现和确诊的“糊涂”病人

据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有二分之一左右的高血压病人不知道自己患病。这是由于高血压病的初期到中期都缺乏特异的症状。我国据现有资料报道,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未被发现。这部分被称为“糊涂”病人。他们有病而不知病,自恃“自我感觉良好”,与健康人一样劳动、生活,常做出使血压进一步增高的行为,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

2、该用降压药但不用的病人

有些病人虽然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自己以为自觉症状尚可,或对吃药感到厌烦,而拒绝服用降压药。因此,他们血压增高但得不到有效控制,经常处在危险水平上,久而久之,势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并容易发生脑出血等意外。

3、滥用降压药的病人

许多高血压病人不按医属或血压实际情况用药,而是凭“自我感觉”滥用,觉得头痛、头晕就吃两片,否则就不服,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又“恨病吃药”,超量服用,误以为血压降得越多、越快越好。这些做法是危险的,往往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或降低过快,使已患病的血管难以承受,很容易诱发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

4、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者

生活有规律可降低血压,并有助于血压稳定,而劳累过度和睡眠长期不足或不佳,则容易引起血压进一步增高或发生剧烈波动,因而容易发生意外。

5、生活放纵、嗜酒、嗜烟、嗜赌

高血压病人若大量吸烟或酗酒,可使血压进一步增高并对血管造成严重损害,且比一般的高血压病人更容易触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亦容易发生脑出血等意外。赌博时,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大输或大赢都会引起情绪激烈波动,导致血压骤然增高或发生较大的波动,这对高血压病人极为不利,很容易发发脑血管意外。

6、血压过高者

高血压病人若血压显著增高,常达到26.6/16.0千帕(200/120毫米汞柱)以上,那是相当危险的,容易发生脑出血等意外,不容忽视。

7、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者

高血压病多年,并经检查已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合并症,表明病情已至中、晚期,应认真对待,加强治疗,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8、合并冠心病、糖病者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糖尿病为姊妹病,关系十分密切,互为因果。若高血压病人同时并发冠心病或糖尿病,表明病情较为严重或相当严重,容易进一步恶化而出现心脑血管等意外。

9、饮食不合理、多吃少动者

一些高血压病人平时不注意饮食平衡,常吃高脂肪食品,口重、不爱活动,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这种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常导致肥胖,不仅会使血压进一步增高,还会使血脂增高,加速对心、脑、肾血管的损害,因而也容易发生意外。

10、性情暴躁或不讲心理卫生的人

研究表明,精神状态对血压有重要影响,情绪稳定,精神愉快、轻松则有助于高血压下降或稳定;相反,情绪恶劣,精神沮丧,特别是经常大发雷霆,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或进一步增高,因而诱发脑出血、高血压脑病或脑血栓形成。因此,高血压病人欲求长寿必须加强个性修养,胸怀宽阔,遇事不怒,经常保持心平气和,情绪平稳,豁达而乐观。返回

中医对脑病的认识

中医学对脑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内容十分丰富。虽然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去看,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如《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医学入门》曰:“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指玄篇·修仙辨惑论》曰:“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中间一宫谓之泥丸,又曰黄庭,又名昆仑,又名天谷,而神居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神存则生,神去则死,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

中医学关于脑的生理认识中非常重视“神”的概念。认为脑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强调神是思维意识、精神活动的全部体现。在脑的功能方面认为它是清阳之府,主升、喜清恶浊、喜盈恶亏、喜静恶扰。明张介宾《类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为精明之府。”脑与五脏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心、肝、肾,故心被认为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在中医理论中,心具有主血脉和主神明的两大功能。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还主怒、主筋,与神经和精神之关系十分密切。肾藏精,肾精亏损也可发生一系列精神症状。对脑的病理,中医认为可由内伤、外感及痰瘀所致。所谓内伤,主要指七情失调而引起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外伤主要指六淫,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均可引起脑的疾病。此外痰和瘀也是脑病常见致病因素。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对脑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脑的功能和病理及其辩证论治中的应用,以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开展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图取得可重复性的稳定疗效,及尽可能地阐明机制。鉴于医学模式的改变,中医脑病学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将有更大的发展返回

给中风危险因素列队

许多因素可以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如果这些因素长期存在,日积月累,将造成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使脑血管病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那么,常见的中风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高血压 是目前公认的引起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且血压的高低和高血压持续的时间与中风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中风的发生机会,即使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亦是如此。

心脏病 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等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性中风发生率高于无冠心病病人的近5倍。心─脑血管系统本是一个体系,当心脏输出血量和循环血量减少时,脑部的血液供应也相对减少,这就增加了其发生中风的危险。另外,心脏的栓子脱落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且容易反复发作。故目前认为,心脏病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健康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心脑血管合并症。糖尿病可以使动脉硬化加重,增加血液黏度,使中风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加。而且一量糖尿病患者出现中风,其恢复程度和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差。因此,预防糖尿病很重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 其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可以反复发作。现已证实TLA是所有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TLA的发作愈频繁,卒中的几率就愈高。

高脂血症 血液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将促进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度。故降低血脂是中风防治的重要一环。

饮食与肥胖 高脂肪、高盐、低钙饮食对脑血管是不利的。食用过多胆固醇和脂肪酸饮食将造成高脂血症,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高盐饮食能导致高血压是比较明确的。近年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低钙饮食不但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还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

吸烟与饮酒 烟草中的成分尼古丁可导致高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并使动脉硬化程度加重。长期大量饮酒是有害的。

遗传因素 中风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的遗传。因此,对于有上述遗传倾向的人来说,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血脂、体重等在正常范围,将有效地减低中风的发病几率。返回

全天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近年来,降压药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的药物种类和品种很多,有许多药品可供选择,但各类药品的特点及对每个人的适合程度不同,只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会有最佳的效果。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通用的准则,帮您选择理想降压药:1、降压疗效好且全天24小时平稳地降低血压,使血压波动性小;2、不良反应、副作用小、服用方便,能提高生活质量;3、不影响血脂、血糖等的代谢;4、能逆转并减少心脑及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降压药有如下几类:1、利尿剂如双氢克尿糖、寿比山等;2、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比索洛尔等;3、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4、钙离子拮抗剂如心痛定、络活喜等;5、α─受体阻滞剂如可乐宁等。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及高血压联盟建议,以上五类药物为一线降压药。一般讲,利尿药价格低廉,但可引起各种代谢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有心脏保护作用,对冠心病有良好作用;钙拮抗剂降压效果效应良好,对血脂、血糖无不良影响;而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优点是对左心室肥厚和胰岛素抵抗作用较强,尽管如此,仍以个体化为治疗原则。

对轻度高血压患者,部分病人口服一种药就可将血压降到正常。对老年人而言,首先为利尿剂、钙拮抗剂,其次为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但由于高血压病人的病因很复杂,因此需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同时服用。这样从不同的环节发挥出协同作用,增强降压疗效,并能减轻不良反应。

高血压得不到控制会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肾衰等危险病症。控制不好,造成血压波动较大,正像您的血压一样,同样会产生上述危险,就像橡皮筋一会儿松开一会儿绷紧一样,变得脆弱易断。一般血压、心率有昼夜变化规律,大约在凌晨3点最低,但在清晨很快达到高峰,中风、心绞痛、猝死和心肌梗死也在此时发生率最高。研究证明24小时内血压变化越大,则重要器官受到损害的几率就越高,程度也越严重。所以平稳降压,使血压缓慢降低,并且全天24小时将血压稳定控制至关重要。返回

怎样预知脑血管发病

  当身体出现下列征兆时,预示可能要发生脑血管疾病:

    (1)眩晕:它类似严重的头晕,有突然发生,视外界景物有转动感晃动感,程度
轻重不一,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不一定伴有耳鸣,有时略恶心。如果同时发生视物
成双,说话舌根发硬,尤应警惕。

  (2)短时间语言困难或偏身无力:常突然发生。短至一二十秒即过,长者十几分
钟至数小时而自行恢复。恢复后不留任何症候,所以常被忽视。其实是一种前脑缺
血的征兆,可能导致半身不遂。

  (3)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老年人原患高血压,如果突然严重头痛,伴呕吐,甚至
短时神志不清晰,即使这些症状短时间后自动消失,应立即测量血压,检查是否有
血压骤升现象。血压骤升破坏“自动调节”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如果原来患有周身
动脉硬化,而且头痛越演越烈,不断呕吐神志迷糊,更应及时检查。这很可能已产
生脑血管破裂出血。

  (4)偏身经常麻木:中老年人如果常左右侧半身发麻,考虑是否脑内小血管有病
变。如果麻木同时伴有一侧上下肢乏力,更应注意。

     (5)突然对近来发生事情全部遗忘:中老年人,突然对过去数年旧事完全不能记
忆,但自我认识仍然良好,意识也清醒。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好转。在记忆遗
忘时间里,心情常局促不安。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常常出现上述先兆。如对这些
先兆有所认识,并及时采取诊治措施,就有可能防止它进一步发展。即使已发生脑
血管病,可能获得早期治疗。这类疾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旦出现脑血管病的
先兆也不必紧张,有条件,还可做体格和神经系统的全面检查,以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返回

怎样早期发现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注意,
如发展下去,往往会引起脑猝中。
    1.头痛和头晕:这种表现较多见,病人常感到头的枕部或额部有轻
度钝痛、头晕,并时常伴有耳鸣,疲劳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睡眠障碍: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睡眠时
间少、入睡困难,睡不实、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安眠药才能入睡;
有些人可表现贪睡,总感到睡眠不足。
   3.记忆减退:主要是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的事情容易忘
记,病人对此深感苦恼,但是对童年、往事却记忆犹新。
    4.情感改变:常表现为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减弱,常因小事而忧伤、
流泪、发脾气、兴奋激动或焦虑不安。
    5.性格改变:原性格特点变得更突出,如原来节俭者变得吝啬、自私;
过去稳重变得固执,原来感情较脆弱者更易多疑、伤感等。
  以上表现若同时出现,易被误认为神经衰弱。与神经衰弱不同之处
是发病晚,多在45岁以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同时有眼底
动脉硬化改、血清胆固醇增高等与血管硬化有关的表现。有些人可能只
出现上述某种症状或伴有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或血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