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d to printer
李 昶

  不少心理学大师们都极其注意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而产生了认识(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它研究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心理学学者们认识到: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情绪,而人的思维和情绪,又决定了人的行为。也就是说,要想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方式或情绪状态,一定要从思维方式上下手。也就是说要想正确处理事物,首先要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他人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即转换角度来想、来看问题。

  艾伦·贝克(Aaron Beck)教授和他的女儿朱迪思·贝克(Judith Beck)博士可以被看着是系统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的代表人物。他们最先提出并研究人自动产生的想法(automatic thoughts)。他们认为人们的许多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都是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扭曲的思维方式有关。他们重点研究扭曲的思维方式与情绪病症的问题,比如忧郁症、焦虑症等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

  大卫·伯恩斯(David Burns)博士,在他的著作《感觉良好:新型情绪治疗》(Feeling Good:The New Mood Therapy)中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他对人扭曲的思维方式与情绪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现我根据此书谈一谈自己对认识心理学的了解和一些主要的扭曲的思维方式。

  不黑即白或全有全无(black or white,all or nothing)的思维方式。即把人物或事物归于不黑即白的极端类别。如你们不站在我们这一边,就是站在反对我们的一边。这种人善搞极端,喜欢总认为自己正确,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喜欢要不以独裁,要不以恐怖方式来处理问题或压服他人。这种人看不到其实大部问题是在“灰色区域”,即黑白两级的中间地带。例如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这并不代表我就反对你,我可以保持中立。

  此类人也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心态,即如果我做得不完美,我就失败了。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可以造成人心理行为上的许多问题,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具有饮食方面精神病症(Eating Disorder)的人。这种人对自我形象及体重要求太高,而真正具有完美形象的人或真正做事达到完美境界的却极少,所以有这种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的人,就永远生活在一种生活无希望之中。

  过度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是另外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例如我在一件事上没有干好,就认为自己笨,什么都干不好,觉得自己或周围情况决不会改变,所以这种情况就总会持续下去。过度概括化的人喜欢用“总是”、“从来都是”(always)、“绝不”(never)等字眼。比如说“你从来都是这样”,“你绝不会改变的”。也可以说,喜欢用过度概括化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人,已经把过去、现在、未来都定义为一成不变的,将处理个别事件当做永久状态了。

  大脑过滤(mental filter)是另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它指如果一个人过分注意一件事的负面及负面影响,它会影响到我们对于其他事物或人物的看法,即似乎世上所有的人或事都是如此的负面或对我有敌意。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看不到人的性格中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例如听到有人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如果说这话的是一位女士,她多半经历过情感上或肉体上的被欺骗,从而认为所有男人都象骗了她的男人一样;而如果说这话的是一位男士,那么此人多半在荒唐淫逸以后,为了自己良心上的不安,又还想做君子,故说出这种话来把世上所有男人都归我一类,那么我内心的负疚感和罪恶感就会由此减轻。

  排除正面的东西(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是指这种人有一种看问题负面的信仰,为什么都喜欢从负面、反面的角度去看,而不从正面的角度去看。看什么都有问题。这种人在对待他人/事尤其如此。喜欢尖酸刻薄、挖苦他人,讥讽事物。以图显示自己的优越。这种人通常连自己的自信心都没有,生活中多半一事无成,却喜欢贬低他人,看别人做的事都是小事,别人谈的写的都是常识,而这种人实际上是眼高手低,多半是庸俗不堪之徒。

  跳跃到结论(jumping to conclusions)。这种人在还没有充分实施证明事物以前,就已经跳跃到结论,并极喜欢做出负面的、贬意的评论评价。这种人最常犯的错误是阅读他人大脑(mind-reading)和算命思维(fortune teller)。大脑阅读是指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根据一件小事,去猜测他人怎么想的。老板约我谈话,谈话以前就推测老板大概是要批评我或炒我鱿鱼了。算命思维是指当我感觉到一种感受时,我已经做出结论。如果你进到老板的办公室自己情绪紧张,在老板开口之前,你已经在告诉自己肯定是老板要批评我或要炒我了。喜欢大脑阅读或有算命思维的人往往自己吓自己,或因自己预先的负面思维而导致负面行为。有些对人有先入之见,在与他人讨论之前,已经想好了怎么反映。所以还来不及等他人起反应,他的反映、反击,如发脾气、吵架已经开始了。因为他认为别人一定会发脾气,所以还不如先发制人。喜欢进行大脑阅读和算命思维的人,虽然自以为是,但事实多半往往证明他们是站在错误的一边的。

  放大型思维和缩小型思维(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放大的往往是指负面小事,比如犯了点并不太重要的错误,或一件事没有办好,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缩小的往往是正面的东西,如自己或他人有点进步成功,只是把它看成运气而看不到自己的努力。这类人士通常自信心很差,他/她往往生活在紧张焦虑中。

  根据情绪进行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这类人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他/她跟着感觉走,而不是真正去现实中辨别弄清事实真相。如我对一个人第一印象感觉不好,就认为此人很差劲,看不到人都是多面体,是很复杂的生物。只根据自己的感觉就做出了推理和结论,而不管是否合乎事实。

  用“应该”的表达方式(should statements)。这种人爱同自己说“我应该做这样”。“我应该达到目的。”这样的人永远生活在对自己的不满意和焦虑之中。这种人也喜欢对他人用“你应该…”“你必须…”,从而导致与他人交流的困难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博士,可以看作是最早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对人思维的扭曲,从而造成人际关系困难的代表人物之一。

  给人贴标签(labeling),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是指在处理事情与人打交道时,不是集中在分析处理事实和现实问题上,而是很快跳到一种固定的、狭隘的、幼稚的方式上来给人或事划分类别,如“他笨因为他是乡巴佬,”“他不行因为他是四川人”。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的扭曲的思维方式。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别人一句中性的评语,会被理解成对自己,尤其是自己能力的批评。太太提醒先生前面交通灯转为红色,只是为了小心一点,而开车的先生却说出:“你以为我那么笨,连红灯都看不见吗?”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经常把别人的善意误解。别人写出文章,是指人类通常的一些心理行为的毛病,有的人写上以为是写自己,非要把那种种心理变态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然后跳出来攻击作者。当然当他这样做时,他已经是将自己的心理变态和心理障碍暴露得一览无余,这种人往往也是自大狂。个人化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指本身不是我引起的问题,却对自己进行负责。这类人是在界限区分上有问题,分不清他人和自己的责任,此种类型人容易陷入忧郁症。比如父母年老多病,孩子成绩不太好,通常都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而当事人会自责认为都是自己没把父母照顾好,没有把孩子教好。

  人类扭曲的思维方式还有许多别的类型,它往往导致功能失调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当事人自然总是生活在不愉快和负面情绪中。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和想法的扭曲错误,争取从中跳出来,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么你会发现天地是如此的宽阔,人是如此的具有复杂多重性,而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此文仅献给那些想改善自己,充实自己人生的人们。
  不少心理学大师们都极其注意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而产生了认识(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它研究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心理学学者们认识到: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情绪,而人的思维和情绪,又决定了人的行为。也就是说,要想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方式或情绪状态,一定要从思维方式上下手。也就是说要想正确处理事物,首先要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他人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即转换角度来想、来看问题。

  艾伦·贝克(Aaron Beck)教授和他的女儿朱迪思·贝克(Judith Beck)博士可以被看着是系统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的代表人物。他们最先提出并研究人自动产生的想法(automatic thoughts)。他们认为人们的许多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都是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扭曲的思维方式有关。他们重点研究扭曲的思维方式与情绪病症的问题,比如忧郁症、焦虑症等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

  大卫·伯恩斯(David Burns)博士,在他的著作《感觉良好:新型情绪治疗》(Feeling Good:The New Mood Therapy)中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他对人扭曲的思维方式与情绪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现我根据此书谈一谈自己对认识心理学的了解和一些主要的扭曲的思维方式。

  不黑即白或全有全无(black or white,all or nothing)的思维方式。即把人物或事物归于不黑即白的极端类别。如你们不站在我们这一边,就是站在反对我们的一边。这种人善搞极端,喜欢总认为自己正确,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喜欢要不以独裁,要不以恐怖方式来处理问题或压服他人。这种人看不到其实大部问题是在“灰色区域”,即黑白两级的中间地带。例如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这并不代表我就反对你,我可以保持中立。

  此类人也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心态,即如果我做得不完美,我就失败了。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可以造成人心理行为上的许多问题,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具有饮食方面精神病症(Eating Disorder)的人。这种人对自我形象及体重要求太高,而真正具有完美形象的人或真正做事达到完美境界的却极少,所以有这种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的人,就永远生活在一种生活无希望之中。

  过度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是另外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例如我在一件事上没有干好,就认为自己笨,什么都干不好,觉得自己或周围情况决不会改变,所以这种情况就总会持续下去。过度概括化的人喜欢用“总是”、“从来都是”(always)、“绝不”(never)等字眼。比如说“你从来都是这样”,“你绝不会改变的”。也可以说,喜欢用过度概括化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人,已经把过去、现在、未来都定义为一成不变的,将处理个别事件当做永久状态了。

  大脑过滤(mental filter)是另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它指如果一个人过分注意一件事的负面及负面影响,它会影响到我们对于其他事物或人物的看法,即似乎世上所有的人或事都是如此的负面或对我有敌意。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看不到人的性格中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例如听到有人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如果说这话的是一位女士,她多半经历过情感上或肉体上的被欺骗,从而认为所有男人都象骗了她的男人一样;而如果说这话的是一位男士,那么此人多半在荒唐淫逸以后,为了自己良心上的不安,又还想做君子,故说出这种话来把世上所有男人都归我一类,那么我内心的负疚感和罪恶感就会由此减轻。

  排除正面的东西(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是指这种人有一种看问题负面的信仰,为什么都喜欢从负面、反面的角度去看,而不从正面的角度去看。看什么都有问题。这种人在对待他人/事尤其如此。喜欢尖酸刻薄、挖苦他人,讥讽事物。以图显示自己的优越。这种人通常连自己的自信心都没有,生活中多半一事无成,却喜欢贬低他人,看别人做的事都是小事,别人谈的写的都是常识,而这种人实际上是眼高手低,多半是庸俗不堪之徒。

  跳跃到结论(jumping to conclusions)。这种人在还没有充分实施证明事物以前,就已经跳跃到结论,并极喜欢做出负面的、贬意的评论评价。这种人最常犯的错误是阅读他人大脑(mind-reading)和算命思维(fortune teller)。大脑阅读是指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根据一件小事,去猜测他人怎么想的。老板约我谈话,谈话以前就推测老板大概是要批评我或炒我鱿鱼了。算命思维是指当我感觉到一种感受时,我已经做出结论。如果你进到老板的办公室自己情绪紧张,在老板开口之前,你已经在告诉自己肯定是老板要批评我或要炒我了。喜欢大脑阅读或有算命思维的人往往自己吓自己,或因自己预先的负面思维而导致负面行为。有些对人有先入之见,在与他人讨论之前,已经想好了怎么反映。所以还来不及等他人起反应,他的反映、反击,如发脾气、吵架已经开始了。因为他认为别人一定会发脾气,所以还不如先发制人。喜欢进行大脑阅读和算命思维的人,虽然自以为是,但事实多半往往证明他们是站在错误的一边的。

  放大型思维和缩小型思维(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放大的往往是指负面小事,比如犯了点并不太重要的错误,或一件事没有办好,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缩小的往往是正面的东西,如自己或他人有点进步成功,只是把它看成运气而看不到自己的努力。这类人士通常自信心很差,他/她往往生活在紧张焦虑中。

  根据情绪进行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这类人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他/她跟着感觉走,而不是真正去现实中辨别弄清事实真相。如我对一个人第一印象感觉不好,就认为此人很差劲,看不到人都是多面体,是很复杂的生物。只根据自己的感觉就做出了推理和结论,而不管是否合乎事实。

  用“应该”的表达方式(should statements)。这种人爱同自己说“我应该做这样”。“我应该达到目的。”这样的人永远生活在对自己的不满意和焦虑之中。这种人也喜欢对他人用“你应该…”“你必须…”,从而导致与他人交流的困难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博士,可以看作是最早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对人思维的扭曲,从而造成人际关系困难的代表人物之一。

  给人贴标签(labeling),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是指在处理事情与人打交道时,不是集中在分析处理事实和现实问题上,而是很快跳到一种固定的、狭隘的、幼稚的方式上来给人或事划分类别,如“他笨因为他是乡巴佬,”“他不行因为他是四川人”。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的扭曲的思维方式。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别人一句中性的评语,会被理解成对自己,尤其是自己能力的批评。太太提醒先生前面交通灯转为红色,只是为了小心一点,而开车的先生却说出:“你以为我那么笨,连红灯都看不见吗?”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经常把别人的善意误解。别人写出文章,是指人类通常的一些心理行为的毛病,有的人写上以为是写自己,非要把那种种心理变态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然后跳出来攻击作者。当然当他这样做时,他已经是将自己的心理变态和心理障碍暴露得一览无余,这种人往往也是自大狂。个人化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指本身不是我引起的问题,却对自己进行负责。这类人是在界限区分上有问题,分不清他人和自己的责任,此种类型人容易陷入忧郁症。比如父母年老多病,孩子成绩不太好,通常都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而当事人会自责认为都是自己没把父母照顾好,没有把孩子教好。

  人类扭曲的思维方式还有许多别的类型,它往往导致功能失调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当事人自然总是生活在不愉快和负面情绪中。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和想法的扭曲错误,争取从中跳出来,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么你会发现天地是如此的宽阔,人是如此的具有复杂多重性,而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此文仅献给那些想改善自己,充实自己人生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