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d to printer

 

中国古代瓷器最精华的部分,是宋朝五大名窑,即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定窑。由于这五大名窑传世品较少,故进入拍卖行屈指可数。而进入拍卖行,动辄到达几千万的极端价位,但其中钧窑拍卖却价位较低,常常在几百万之间徘徊,令不少钧瓷收藏家困惑不解。

    历史上,钧窑的地位到达顶峰期大约是在清末民初,当时民间流行着这些话:“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室无钧,不可夸富”;“片瓷值千金”等等。因钧瓷的完整件鲜有,故人们常常收集钧瓷碎片,于是用钧瓷碎片做成的挂屏一时风行,此乃其它种类的瓷器所不见。以此可见钧瓷的地位不同凡响。人们之所以热烈追捧,主要原因在于钧瓷形制的高贵典雅、色泽的富丽绝妙、浓郁的皇家之气打动了藏家。从美学上说,钧瓷高境界的色形搭配,较早地、极丰满地表现了瓷器美学的装饰语言,这种美学语言为以后烧制色釉瓷定下了基调。钧窑装饰的天然浑成,力仿自然界日起霞飞之色,这和宋人以自然天地为本源的信念、风行的平淡素雅、舍弃刻意雕琢的美学时尚与宋人尚理的哲学境界并行不悖。如此地位,按理说钧瓷也应该拍卖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然而,近几十年,由于相关的钧瓷文献鲜见、出土也少,官窑钧瓷的断代问题频受外国专家的怀疑,认为是宋后的器物,这种怀疑自然影响了钧瓷的经济价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根据上博最新热释光技术测试,得出河南北宋钧窑的官窑生产期限应在元末明初之间,这个观点在近日的一个国际性的钧瓷研讨会上一发表,语惊中外专家,不谋而合的是,陶瓷专家陆明华也发表论文,从形制、生产条件等多方面探讨钧窑生产的时间应晚于宋。于是,各地专家纷纷发表看法,多数反对这个观点,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故宫陶瓷专家王莉英认为,上海博物馆运用先进的科学测试手段,是今后陶瓷鉴定的方向之一,然而,目前这种小范围的测试,从学术上只能说是试样,很难谈得上是学术成果,更何况,这种测试错误的现象屡见发生,因此要想对钧窑断代重新认定,必须依赖出土与文献,以及多种科技手段大量的测试,建立大量的数据库之后才能进行归纳,让结果自己浮现,而不是人为地添加。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陶瓷界资格最老的耿宝昌也针对上海博物馆的热释光测试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既要学术争鸣、又不能盲目地跟着外国人走,特别是要注意少数国外专家故意诋毁中国文化的现象,再说搞科研应该尽量独立自主,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人自己解决。宋五大名窑在世界陶瓷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是构成中国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多做一些加固其地位的研究,而不是相反。

    尽管关于钧瓷断代的争论不休,但不少专家认为钧瓷的价值不但不会受影响,相反会被进一步肯定,因为钧瓷的釉色之美艳、形制之高贵、所体现的皇皇浩荡之气,无器能出其右,其经济价值一定会与日俱增。